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营商环境建设

今日看点 | 财政部:加强地方债发行项目评估严防偿付风险

时间:2020-11-16 15:45 来源:朝阳区政数局
【字体: 打印

    

  与“信”相伴,为“信”打榜。新华信用聚合海量信用信息资源,纵览国内外信用热点,持续关注信用动态,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共建社会信用体系。

  

  财政部:加强地方债发行项目评估严防偿付风险

  热度:★★★★★

  财政部网站11日消息,财政部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地方债发行项目评估,严防偿付风险。

  

  《意见》指出,不断完善地方债发行机制,提升发行市场化水平。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参考地方债收益率曲线合理设定投标区间,不断提升地方债发行市场化水平,杜绝行政干预和窗口指导,促进地方债发行利率合理反映地区差异和项目差异。

  

  此外,科学设计地方债发行计划,维护债券市场平稳运行。《意见》称,地方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发债进度要求、财政支出使用需要、库款水平、债券市场等因素,科学设计地方债发行计划,合理选择发行时间窗口,适度均衡发债节奏,既要保障项目建设需要,又要避免债券资金长期滞留国库。

  

  优化地方债期限结构,合理控制筹资成本。《意见》称,地方财政部门应当统筹考虑地方债收益率曲线建设、项目期限、融资成本、到期债务分布、投资者需求等因素科学设计债券期限。允许地方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到期还本、提前还本、分年还本等不同还本方式。地方财政部门应当均衡一般债券期限结构。年度新增一般债券平均发行期限应当控制在10年以下(含10年),10年以上(不含10年)新增一般债券发行规模应当控制在当年新增一般债券发行总额的30%以下(含30%),再融资一般债券期限应当控制在10年以下(含10年)。

  

  《意见》强调,加强地方债发行项目评估,严防偿付风险。地方财政部门应当严格专项债券项目合规性审核和风险把控,加强对拟发债项目的评估,切实保障项目质量,严格落实收支平衡有关要求。地方财政部门应当强化专项债券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对专项债券项目“借、用、管、还”实行逐笔监控,确保到期偿债、严防偿付风险。

  

  此外,《意见》还对完善地方债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促进形成市场化融资约束机制;规范承销团组建和管理,合理匹配权利义务;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地方债平稳顺利发行等作出了规定。(来源:新华信用)

  

  中央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税务总局联合召开规范线上经济秩序行政指导会

  热度:★★★★★

  近日,中央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召开规范线上经济秩序行政指导会,持续推动整治线上平台垄断、不公平竞争和假冒伪劣等违法违规行为,趋利避害,创造良好的线上经济发展制度环境和法制环境,促进线上经济积极健康发展。

  

  会议要求,一是要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不得开展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二选一”、商誉诋毁、裹挟交易等违法违规竞争行为,或依托算法推荐、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荟萃分析进行的“隐形”不正当竞争行为。二是要与实体经济融合共赢。加大对传统行业数字化发展扶持和红利释放。合理降低促销期间向商会收取的各项服务费(包含固定和活动费用),不能让商家为消费者的实惠“全部买单”。三是切实保护消费者和商户的合法权益,严控假冒伪劣商品宣传和销售流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四是拒绝刷单、刷评、炒信等失信造假行为,不得纵容商户利用平台监管漏洞进行恶意刷单,不得发布浮夸的直播带货“战报”虚增流量。五是严格防范个人信息数据被泄露滥用。严控各类平台和App收集大量用户数据且泄露和滥用,避免电信欺诈等次生风险发生。(来源:网信中国)

  

  穆迪:2021年全球信用环境整体有望改善

  热度:★★★★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近日发表观点称,新冠肺炎疫情危机爆发后,各国推出了前所未有的财政及货币政策支持。受此支撑,2021年全球信用环境整体有望改善。然而,由于疫情难以控制,最初经济的迅速反弹正由一个非全面的、更为脆弱的复苏所取代。

  

  穆迪副董事总经理Elena Duggar表示:“自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政府出台了大量政策支持,这将推动发达市场实现与许多新兴市场相比更加强劲的经济复苏,对于更易随着疫情发展而调节的行业而言,业务和经营环境将继续趋于稳定。然而,即便是在设法将公共卫生危机降到最低程度的国家,低于正常水平的外部需求和服务业的缓慢回升也将拖累经济复苏步伐。”

  

  穆迪认为,与之前的衰退周期相比,在疫情引发的经济下行及之后的复苏过程中,债务可能会进一步增长,且增速更快。与典型的经济衰退期私营部门债务增长放缓不同,2021年底之前许多行业的债务增长将加速。在许多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债务将在主权和企业债务水平已处于历史高位的基础上继续增长。

  

  穆迪估计,到2021年底,大型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债务/GDP之比平均将较两年前提高20个百分点,而新兴市场的政府债务/GDP之比将较两年前提高近15个百分点。(来源:新华信用)

  

  益博睿退出中国内地市场

  热度:★★★★

  据悉,全球最大的个人征信巨头益博睿集团(Experian),即将退出中国内地市场,目前正在与潜在买家沟通其在内地的业务。据了解,益博睿中国将分批清退,在2021年4月底之前全面关闭。

  

  11月10日,益博睿相关人士表示,在过去两年中,该公司经历了相当大的投资组合简化;在进行战略评估后,将剥离该公司在益博睿中国商业信息服务相关公司的股份,并退出中国内地,将保留在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业务。

  

  2018年9月,益博睿征信(北京)有限公司完成企业征信业务在央行的备案。这意味着,益博睿刚拿到企业征信牌照两年就宣布退出内地市场。益博睿退出后,在中国已经备案的外资企业征信机构将仅剩一家华夏邓白氏公司。(来源:财新网)

  

  吉林延边:探索治理欠薪痼疾“智慧化药方”

  热度:★★★★

  11月12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建设领域根治欠薪智慧服务信息平台签约仪式在延吉市举行。当地通过构建农民工用工备案、工资支付监控、预警提醒、建设领域诚信体系等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完善劳动用工领域信用体系,逐步形成根治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

  

  该平台通过信息化精准管理,将用工单位及农民工个人信息、实名制考勤、专户资金缴存、保证金缴纳、工资银行代发等情况,纳入监管部门实时动态监管,做到对欠薪隐患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处置,有助于监管部门从源头上把握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平台实行实名制管理,以专户管理和银行代发为方式,企业信用评价为导向,达到多功能预警需求。平台由延边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延边州分行及延边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平台数据将对接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信用平台,进而有效推动延边州劳动用工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来源:新华信用)

  

  湖北襄阳:个人信用实行积分制 多项“信用红利”激励守信市民

  热度:★★★★

  为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提升全社会诚信意识,湖北省襄阳市近日出台《襄阳市个人信用积分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对个人信用实行积分制,并发布了多项“信用红利”激励守信市民。

  

  据介绍,该管理办法适用于襄阳市行政区域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常住户籍人员和办理居住证满1年的非户籍人员。根据管理办法,基于襄阳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中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通过科学设置和确定积分指标体系,对个人信用进行指标量化,并对每项指标赋予一定分值,通过加减不同项目分值,综合计算得出个人信用积分及评价,积分名称为“襄信分”。“襄信分”基础信用分为500分,600分以上不满800分可评为信用良好,800分以上可评为信用优秀。

  

  按照“只予激励,不予惩戒”的原则,信用良好和优秀的个人可享受多项激励措施,比如在图书租借、自行车租用时,享受免押金信用服务;在医院诊疗、车辆年检等方面享受绿色通道服务;在教育、就业、住房、养老、医保、社会救助等公共事业领域给予优先安排;在行政审批事项中,享受容缺受理,优先办理;在申请融资信贷时,鼓励金融机构优先授信,简化办理,并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在评优评先、资质评定、职称评聘等活动中,予以优先推荐,涉及打分或考核的予以加分等。

  

  管理办法还规定,个人信用等级可以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慈善捐助、无偿献血等社会公益活动获得信用加分提升。个人因非主观故意发生失信行为的,可向做出认定的信用信息提供主体提出信用修复申请,通过自主解释、申请延期、主动履约等方式修复信用。(来源:新华信用)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组织开展信用立法视频研讨交流

  热度:★★★

  为扎实推进云南信用立法工作,学习借鉴先进省份信用立法工作经验,结合全国疫情防控要求和工作实际,云南省发展改革委积极创新工作方式,通过召开视频会议方式开展调研,与江苏省、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就信用立法工作进行深入交流研讨。

  

  云南分别向江苏、陕西介绍了云南省地方信用立法工作现状、进展和关心的问题。江苏省、陕西省发展改革委详细介绍了目前当地立法现状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情况,就规范失信行为的认定标准及规范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和应用,高效推进信用信息归集,非公共信用信息的管理等方面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享了经验,对云南省关心的信用立法存在的争议及焦点问题、实施成效,如何实施联合奖惩措施等重点内容进行了细致解答,并对《云南省社会信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

  

  调研交流中,各方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认为在立法过程中应该明确信用立法的定位,通过信用立法指导、推进和规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确保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法可依。同时在立法工作中还应该规范信用管理,强化权益的保护,高度重视信用主体的隐私权、知情权、异议权、消除权、修复权、救济权,结合社会关切热点,在条文中进行规范,避免信用约束的不当发生。(来源: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辽宁沈阳:药品零售行业实现“一证准营”

  热度:★★★

  一次受理、一套材料、一次告知、一并审批、一证准营。记者近日从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沈阳市出台《沈阳市药品零售行业“一业一证”实施办法(试行)》,在全市试点实行药品零售行业“一业一证”审批制度改革,实现“一证准营、一码亮证”,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据了解,沈阳将全市药品零售企业涉及的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含保健食品)等多个需单独审批的许可(备案)事项,调整为市级相关部门统一办理(铁西区除外),企业无须再在不同审批机关分别办理药品、器械经营许可及食品经营许可。与此同时,沈阳还将办理许可所需的4套材料、22项要素信息缩减为1套材料、5项要素信息,一次性录入电子审批系统,实行一体化一次受理,并将审批时限压缩到8个工作日。

  

  此外,在不取消许可事项、不降低审查标准、不改变监管关系、不改变各自证件编号规则、不影响事后监督管理的前提下,沈阳将申请人申办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等多个许可证件,合并到一张载明相关行政许可信息的“行业综合许可证”上。该许可证还加载了集成法定许可证书的二维码,实现许可信息一码全覆盖。企业可自行下载、打印相关许可证书,实现“拿证即经营”。

  

  下一步,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动态调整“一业一证”改革行业目录,及时将市场主体增长较快、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行业纳入试点。(来源:新华信用)

  

  辽宁:开展“护航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

  热度:★★★

  11月12日起,辽宁法院开展“护航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聚焦排查清理“久拖不办、久执不结”和特定类型涉企业和企业家案件,对全省法院长期未结、涉企业家经济犯罪等6类案件逐级挂牌督办,逐案督导。

  

  据介绍,排查清理有关涉企案件是专项行动重要内容之一。省法院将对全省法院正在审理的涉企案件进行排查摸底,因案施策,助力发展。对全省法院长期未结、涉企业家经济犯罪案件,长期未结、重大疑难复杂的涉企经济纠纷案件,长期未结、涉及企业与政府的经济行政争议案件,企业申请执行涉特殊主体案件,侵犯企业知识产权、商业秘密案件,涉众型金融犯罪案件等6类案件挂牌督办,确保审判质效。

  

  今后,辽宁法院将统一在诉讼服务中心开辟企业投诉营商环境问题“绿色通道”,设立专门窗口,实施“容缺受理”,落实“一次性告知”,对企业办事、咨询等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聘请由外来投资者组成的执法监督员队伍,建立“好差评”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不断提升法治化人文化服务形象。探索以网上询价代替司法鉴定“网拍”新模式,进一步推动解决“送达难”、优化司法鉴定业务流程等,切实降低企业诉讼成本。(来源:新华信用)

  

  辽宁: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

  热度:★★★

  辽宁省自2020年11月11日起至2021年春节前,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2020年度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

  

  对于查实的欠薪违法行为,辽宁省将做到“两清零”目标,即:2020年发生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国企项目以及各类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在2020年底前全部清零,其他欠薪案件在2021年春节前动态清零。

  

  此次专项行动重点对以下领域、行业、项目进行集中排查和整治,包括招用农民工较多的工程建设领域、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及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扶贫安置房、学校改造、水电管网、亮化工程等项目,以及发生过欠薪的企业和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隐患的其他企业。

  

  除了重点检查用人单位依法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情况,此次专项行动还针对工程建设领域落实各项保障工资支付制度情况、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和国企项目等相关款项按期足额拨付情况、依法处置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实名制平台及欠薪预警系统录入及运行管理情况等方面进行检查。

  

  此外,辽宁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辽宁省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期成立工作专班,适时对各地进行巡回督促指导和执法检查,对欠薪问题突出地区开展明察暗访和抽查审计。(来源:新华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