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若镜,岁月淘沙。
岁月的脚步轧过时代的年轮,翻转的日历印证发展的足迹。
2021年,朝阳区宣传思想战线永葆初心、积极作为、勇挑重担、砥砺前行。牢记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紧紧围绕朝阳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凝心聚力、守正创新、担当实干、笃行致远,为打造充满时代魅力的现代化首善之区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回顾一场场精彩的理论辅导,回眸一个个精彩的创建故事,回首一条条精彩的宣传报道,回看一幕幕精彩的文艺演出……沉甸甸的荣誉和丰硕的宣传成果,是69万朝阳人戮力同心迈向新征程的精彩瞬间,更是勤劳果敢的朝阳人在237平方公里广袤大地上“打先锋、站排头”乘势而上的完美答卷。
举旗定向 夯基垒石
在学思践悟中筑牢阵地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旗帜道路,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复兴。朝阳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宣传任务,强化对标高位找差距、服务基层办实事,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加快推进文化建设,提升文化整体实力,积极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和道德风尚建设高地,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思想舆论保证和良好精神文化条件。
坚持思想建党,深化理论武装,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常态长效,学懂弄通,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
五年来,朝阳区开展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80余次,开展各类党员干部理论培训300余场,成立“朝阳区委红色理论讲师团”“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朝阳区基层理论宣讲团”等宣讲团队,进机关、进街道(乡镇)、进社区(村屯)、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宣讲500余场……突出“关键少数”,坚持分层推进,形成自上而下完善的学习体系,不断筑牢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根基,以扎实的学风推动理论武装工作入脑入心,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观念的更新,促进思路的转变;思路的转变,推动城区日新月异大发展。一大批惠及民生、助推经济发展的大项目纷纷落位,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旭阳中法智能产业园等50个重点项目全部如期开复工,红旗街旅游休闲街区、桂林胡同美食街,全国首家室内景区小镇“这有山”等一批网红打卡地成为朝阳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通过赴外招商,签约引进联东U谷科技产业园等11个重大项目。永春新区三期333公顷土地完成净地交付,有力保障了项目落位需要。
朝阳区制定出台《关于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进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等一批惠企政策,设立扶持资金1亿元,助力企业加快发展,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推动商贸业提质升级,发放消费券超过1000万元,着力打造区域消费中心。环南湖科技服务先导区挂牌,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等六大中心正式运行,前进社区公园及5处口袋公园正式投入使用,新民大街、延安大街等6条街路被评为全市最美街路。
朝阳区宣传思想工作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到坐标、找准定位。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解放思想推动朝阳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开展“以人民为中心”专题调研活动等,不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提振信心,砥砺前行,让思想理论武装务实见效。
围绕中心 营造氛围
在字音影画中凝聚力量
长影音乐厅上演的“音乐党课”上,广大文艺工作者以不同的文艺方式演绎革命历史时期的故事,让观众在熟悉的旋律里追忆党史;红旗街万达广场楼体大屏幕上,爱国仁人志士的照片循环播放,以史为鉴,激励干部群众奋进前行的斗志;长春德苑正门前,“百年华诞 百年荣光”立体彩化景观栩栩如生……今年“七一”前夕,盛夏的朝阳,大街小巷,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庆祝建党百年的标识熠熠生辉,营造了“党的庆典、人民的节日”的浓厚氛围,成为朝阳区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绚丽华章。
朝阳区宣传思想工作紧扣省委、省政府要求和全市中心工作及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正面宣传、把握正面导向,开展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讲述朝阳故事,传递朝阳声音,展示朝阳形象,唱响了主旋律,提振了精气神。
紧扣时政焦点,突出工作重心——
围绕全区经济、民生、城市建设、党建等重点工作,组织协调中省市各级主流媒体开展集中报道。五年来,先后围绕“专班抓项目”“万人助万企”“城市乱象集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抗击疫情”等重点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四轮驱动”集团化办学、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医联体模式、老旧小区改造、城市乱象整治等宣传报道为朝阳发声,替朝阳加分,让朝阳出彩。
“爱上朝阳的N个理由”VLOG大赛受追捧,多个让你爱上朝阳的理由让人沉醉;“魅力朝阳人 讲述朝阳好故事”比赛,让更多的“朝阳故事”成为经典;兼具烟火气和人气的桂林胡同美食街、具有强烈文化气息的南湖中街墙体彩绘、焕然一新的大通花园老旧散自治小区纷纷被记录在光影中,让市民更了解朝阳,让朝阳更吸引市民。
做好主题策划,打造宣传特色——
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解放思想大讨论等专题,朝阳区精心策划了“大V看朝阳”“主流媒体走进朝阳”《幸福长春人》《我和我的祖国》等大型系列访谈,开展了“首善榜”、全媒体新故事朝阳计划等一系列宣传报道,中省市直主流媒体纷纷走进朝阳,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为朝阳喝彩,为朝阳点赞,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强化媒体合作,优化新媒体平台——
朝阳区强化媒体合作,让宣传工作更有质效。依托新媒体优势,展开全方位线上线下同步报道,实现当日新闻当日播发,同步向各主流媒体推送。五年来,“商圈经济”“楼宇经济”“夜间经济”,环南湖科技服务先导区建设,“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智慧城管”平台等朝阳特色品牌上万条信息相继在中省市直媒体刊发播报。出版印刷区报《朝阳社区报》(后更名《首善朝阳》)140余期,每年出版2期《媒体朝阳》,展示各级各类媒体报道朝阳信息成果。“长春朝阳”微信公众号刊发900余期,“朝阳发布”官方微博刊发信息万余条,积极推出小视频、H5等新型传播作品。新时代,新朝阳,新形象,新篇章,朝阳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创新载体 常态巩固
在培树创建中有序推进
奋进新时代,必须有昂扬的主旋律来引领。
迈向新征程,必须有饱满的精神力做支撑。
实践中,朝阳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始终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与全区中心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推进。经济与文化同频共振、“强区”与“塑人”齐头并进,城乡面貌、文明程度和居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全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年度地区绩效考核中始终名列前茅,先后获得吉林省文明城区、吉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表彰荣誉。
深化创建,城区文明程度和居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推行常态创建,建立责任机制、考核问责机制和督导通报机制。探索智慧创建,通过智能手机终端及时收集问题,随时上报,智能分派,快速解决。
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具有朝阳特色的“一体多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教育阵地,持续抓好长春德苑“十百千万”工程。2016年10月,中宣部在长春市召开全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现场交流会,朝阳区“长春德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阵地建设经验在会上作了现场交流,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永昌街道邮电小区、红旗街道天宝社区、“长春德苑”和解放大路小学。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朝阳好人”“朝阳区道德模范”评选制度化,持续开展“好人进校园”、好人示范等引领风尚活动。先后培养选树了“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典型人物百余人。围绕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开展主题宣教活动,在全区营造浓厚热烈的庆祝氛围。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提升师生文明素质。
朝阳区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作用,打造“大班子建设”“德润校园”“四线工作法”三大品牌,实施“三送三建四个一”工程,为青少年办好事、办实事。
依托阵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组建朝阳区“领头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打造“3625”运行模式,探索建立“朝阳区文明实践中心服务云平台”,推行“五单”志愿服务模式,实现民需与服务点对点的无缝对接。开展主题实践周活动,切实发挥志愿者服务作用。截至目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活动2000余场,组织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10万余人次,累计服务群众84万余人。
文明城区的创建过程,也是文明城区的提升过程,更是打造首善之区的过程。经过几年的创建,推动“三长”联动基层社会治理、“下沉式”城市管理、城市基层党建强化工程等特色改革效果显著;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规范行政审批流程,扎实推进“证照一码通”试点改革,切实以简政放权的“减法”,换取投资增长、企业做大的“加法”;以优化市场环境为基础,加快建设诚信政府、打造信用企业,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形成吸引投资的良好社会效应;打造全市最优营商环境,提高服务企业“精准度”,营造企业发展“小气候”,推动更多投资者选择朝阳、投资朝阳、繁荣朝阳。
清朗空间 以文化人
在文化兴区中落细落实
网络社会也是法治社会,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依法监管不能缺位。朝阳区成立区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依托朝阳区互联网信息中心统筹协调全区互联网信息工作,组建朝阳区互联网业协会,科学建网管网用网,在全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严格落实政务新媒体“三审”制度,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在“长春朝阳”微信公众号开设“网信朝阳”“全媒体新故事朝阳计划”“网络中国节”等专栏,开展全方位、立体化传播。“等你来朝阳”“致敬最美城市美容师”“爱上这里,是因为”等一系列高品质高品位宣传,让魅力朝阳更有温度,让首善朝阳更有深度。
定期组织开展新闻宣传和网信工作业务培训,着重培养一批具有全新传播理念、新闻思维以及热爱网络宣传工作的工作团队,实现区域内全覆盖。“朝阳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培训”“舆情分析研判会”等常态化推进,让朝阳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更加规范,更加严谨,更加科学。
丰富高尚的文化升华人们的人格、净化人们的心灵。为促进区域文化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朝阳区全面推进机构改革,推动“扫黄打非”、项目审批和安全生产防控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科学设计审批审核流程,精准完成行业年检换证和年报工作,确保项目审批便民利民;认真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服务群众零距离。区文联围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
坚持“以文化人”理念,依托“朝阳区图书馆”“朝阳区文化馆”“朝阳区少年宫”全力构建“大文化”格局,“南湖东街千米健身路径”“智慧阅读”体验、全民阅读活动、惠民购书卡等一系列惠民文化活动,让文化朝阳成为长春的一道风景,让文化朝阳成为长春的时代风尚,让文化朝阳成为长春的特色名片。
放眼量,风物长。
2022年,是朝阳区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彰显新作为,建设现代都市经济核心区的关键一年。在打造充满时代魅力的首善之区的漫漫征程中,朝阳区宣传思想战线是参与者,是推动者,更是记录者。
岁月不居,青山不负人。
朝阳区宣传思想战线将继续不断增强“四力”,高扬旗帜,传递文明,弘扬文化,展示形象。以“大宣传格局”服务朝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以高站位、全视野、多角度谋划“全领域”宣传阵容,全过程记录产业转型升级历程,全方位播报科技创新转化成果,全角度参与开发区产城融合建设,在城市更新改造中讲好朝阳故事,在办好民生实事中传递朝阳声音,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展示朝阳形象,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弘扬朝阳精神。为朝阳发声,为朝阳造势,为朝阳助力,为朝阳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凝聚正能量,为首善朝阳奏响时代凯歌。
看!朝阳大地建设现代都市经济核心区的春潮正在涌动,69万朝阳人迈向打造现代化首善之区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朝阳区担当新使命的主心骨更加坚定!
朝阳区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更加高昂!
朝阳区创新谱华章的正能量更加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