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长春朝阳”推出“喜迎二十大 朝阳辉煌十年”特别报道,以图文、图集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朝阳十年发展变化,全方位展示朝阳区各单位各部门建设都市经济核心区,打造充满时代魅力的长春首善之区丰硕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农业农村局坚持党建引领,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发展中谋思路,在建设中求突破,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这十年,一幅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美图景在朝阳沃土上徐徐展开。
多措并举
保障粮食安全
这十年,粮食生产持续增长。朝阳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5.97万亩,其中玉米12.9万亩、水稻2.4万亩、瓜菜0.6万亩、薯类0.07万亩。2021年全区粮食产量1.98亿斤,比2012年粮食产量增加了0.23亿斤。十年来,共建设高标准农田6.1万亩,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粮食播种面积持续稳定,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助力秋粮颗粒归仓。
这十年,粮食安全守得更牢。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守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6.96万亩。2018年开展耕地质量划分工作,朝阳区20万亩耕地皆为优先保护类。推进畜禽粪污、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农业废弃物有效处置,加快推进规模以下畜禽粪污收运体系建设,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加强治理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这十年,乡村环境更宜居。自2016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累计投入13.5亿元,朝阳区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品质大大提升。累计绿化村屯59个,栽植乔木2万余株、灌木2.5万余株,绿化总长度47854延长米,村屯绿化率达到40%;安装路灯2362盏、打造文化广场37个、建设村口景观22个,美化景观31处、新建宣传栏61个,新建围墙8.1万米、安装大门4700扇,围墙全部美化,造型各具特色,院内整齐有序,农具不散不乱。2021年,围绕“一主六双”“六城联动”发展战略,建立“六项机制”,按照“九有六无”标准在乐山镇打造长兴村、长红村、莲花村、辛屯村、松林村5个示范村。
这十年,农民生活更美好。朝阳区积极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工程。2022年,全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1746户,目前正在建设中。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现全覆盖。富锋污水处理厂已于2018年建成并投入运行,乐山镇污水处理厂2019年底建成竣工,在乐山镇、永春镇人口聚居区域建设污水管网,建设入户生活污水排放管线52410米,为乐山污水厂配套。
提档升级
实现路畅水清
这十年,全面落实“四好农村路”。农村没有路,致富有难度。朝阳区共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20公里,主要采用沥青罩面的形式,同步实施路缘石、路肩、路边沟等公路附属设施,从“村村通”到“屯屯通”再到现在92%以上的“户户通”。同时,打造2条“最美农村路”,道路干净整洁,两侧都是鲜花与绿植,与多年前道路通行条件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农民彻底告别了曾经“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
这十年,河湖面貌持续改善。朝阳区全面落实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河长制,以万里绿水长廊项目为契机,大力开展河流流域治理。对乐山镇三家子沟实施了护岸与清淤疏浚工程,治理沟道长度为4.8公里,对沿三家子沟辛屯村段、三家子屯段、东双庙屯至水库坝下段3条重点路段的河流岸坡进行防护治理。在新民沟(河)实施清淤护岸治理,治理沟道长度为5.9公里。同时,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全面实施林长制,提高生态环境标准,保护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
实施改革
乡村振兴成果丰硕
这十年,农村改革释放新动能。从1996年一张张土地承包合同到2014年一本本红色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4812家农户领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吃上定心丸。2017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全面确认,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稳步推进。成立村级股份经济联合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广大农民从村集体中获得财产性收入。2021年,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试点工作,2022年,富锋街道宋家村将出租固定资产收入为老百姓分红,迈开了试点成功的第一步,让农民真正变成了“股东”。
这十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步伐不断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12年的30家发展到现在的138家,2015年朝阳区第一家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到现在已经发展到192家,其中,区级示范社7家、区级示范家庭农场22家。
朝阳区将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昂扬的姿态投入到乡村振兴伟大事业中,为开辟朝阳乡村振兴新未来交上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