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工作动态

朝阳教育:十载躬耕集优发展 共建“人民满意”教育

时间:2022-10-10 09:49 来源:朝阳区教育局
【字体: 打印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长春朝阳”推出“喜迎二十大 朝阳辉煌十年”特别报道,以图文、图集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朝阳十年发展变化,全方位展示朝阳区各单位各部门建设都市经济核心区,打造充满时代魅力的长春首善之区丰硕成果。

  十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朝阳教育再上新台阶,教学改革再取新成果:“集团化办学”“大学区”发展、“城乡联盟”规划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不断提速;通过“名师工作室”“名师送课”“名师带徒”“青蓝工程”等渠道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提升;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阳光德育”工作体系、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教育改革成果日益丰硕;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齐头并进,教育发展质量提档升级。

  教育十年 优先与均衡 

  一直以来,朝阳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大教育观、大人才观、大均衡观”理念,逐步实现“优质资源富集区、均衡发展样板区、素质教育示范区”的教育强区发展目标。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人才优先保障,朝阳区委、区政府用切实行动诠释对教育均衡与公平的追求和支持。十年中,辖区内公办学校经历着规划、撤并、改建、扩建,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办学条件改善全区一盘棋,教育装备各校同标准。

  如今,艳春小学、23中学、朝阳学校原址新建,10所乡镇学校完美蝶变,20多所学校改建装修焕然一新;“三通两平台”建设全面完成,实现了32所中小学百兆带宽互联网接入,3000名教师一人一机,专网覆盖100%。“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健康校园”“文明校园”“集团化办学”“大学区”发展、“城乡联盟”规划等实现了朝阳教育发展的新跃升。切实解决“入学难”“大班额”等问题,城乡一体化成效显著,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进程再加快、再提速。

  教育十年 初心与传承

  区教育局以“红心映朝阳”为主题,通过“五个红心”工程建设,打造朝阳教育党建品牌特色。守初心,开展党史党规“两宣两赛一读一庆祝”系列活动,凝聚奋进力量;聚同心,建立党支部联系点,开展“一校一品牌”党建示范品牌创建活动,推动基层党建质效提升;葆廉心,开展廉政进校园“五个一”“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十项整治等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贴民心,组建党员先锋队,“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代理妈妈”等活动完成千余项微心愿,惠及千名学子;淬公心,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推进干部交流调整。

  朝阳区在全省率先启动“三名”工程,培养名师、树名校长、打造名校,在全市首推“校长职级制”,与东北师范大学联盟打造“名校长培养工程导师制研修”高端培训平台,20多名校长获得省市各级各类评选荣誉称号。打造省内首家“师德工作室”,创新师德工作举措,培树市级“我身边的好教师”22人,市区级师德典型近500人;朝阳区政府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培训,通过“名师工作室”“名师送课”“名师带徒”“青蓝工程”等渠道,发挥名优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提升。目前,朝阳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达到85%,区级名师评选已开展十一届,培养各级骨干教师、名师1700多人。通过公开招聘、“强师计划”和“区聘校用”等多种方式引进新教师近千人。

  教育十年 改革与提升

  实施“学科生命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以科研为引领,以《构建温暖活跃生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为载体,将生命教育理念融入各学科课程之中,构建富有活力的“生命课堂”,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质量监测成绩、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学校综合评比等一直居全市领先地位。

  构建“阳光德育”工作体系。启动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优质均衡的区域“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构建研究》,全面实施国家关于体育艺术“2+1”工程,开展学校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在校锻炼一小时,连续23年开展中小学“百花杯”“儒雅杯”、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及各种单项体育等比赛和活动,为学生打造体艺锻炼和展示的平台。与省科技馆等23家社会单位和机构组建“朋友圈”,全省首创中小学校外“育人联盟”,学习和实践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1所学校荣获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1所学校被评为“吉林省文明校园标兵”。

  全面实现“双减”落地。坚持“减负、治乱、提质”工作主线,搭建“四级联动”作业减负新路径,形成了具有朝阳特质的“一体两翼双监控”的作业管理体系,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探索“静态课程+动态社团+社会实践”融合推进的运行模式以及寒暑假托管“三级营地”,切实提升中小学生课后托管服务质量;开展校外教育培训机构集中治理,234家中小学段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

  教育十年 探索与超越

  “集团化”办学挖潜聚能。积极探索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在不变体制变机制的前提下,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通过“十统一”使集团内学校在德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发挥了老带新、大带小、强带弱、高带低的作用。强力推进校际合作、集优集群发展,形成“七四四”发展格局,实现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四大教育集团,初步显现了“加减乘除”效应,6所学校生源 “增加”,热点老校生源得分流“减压”,集团内学校资源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升,实现倍增“乘法”,校际间的发展实现差距“消除”,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

  “智慧教育”全省引领。通过大理念引领、大规划设计、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已经完成三个大学区平台建设,全区试点校建设达23所;7支网络教研共同体与对应的乡镇拉手校对接,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教师的常态化应用;利用AI、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教学同步、互动同步、学情同步,形成“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发展格局;通过联盟校、结对校、帮扶校等渠道,最大化辐射和扩散优质教育资源。

  “云端教学” 同质高效。疫情防控期间,朝阳区推行“线上”教学模式,从初期探索到“一校一案”,全区3000多名教师能够承担授课任务,近5万名中小学生居家在线学习,学生覆盖率100%。教学内容涵盖课本知识、体育锻炼、艺术创作、劳动实践等,课程开设率100%,教学进度任务完成率100%。

  教育十年 协同与发展

  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朝阳区有各级各类幼儿园68所(含民办45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10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8.2%,教师培训分类推进,学前教师参培率达到100%。保教质量稳步提升,“去小学化”专项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幼小衔接”工作经验全市推广。落实公办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纳入督导评估指标,区域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占比不低于教育经费总投入的5%,保障各级各类幼儿园向好发展,目前,区域内幼儿园设备设施、幼儿图书册数、活动室面积等全部达标。

  特殊教育体系发展。逐步建立并完善朝阳区特殊教育11211模式。残疾儿童入学率逐年提升,累计对区域内300多名特殊儿童提供科学的康复指导,先后17名毕业生在区残联等政府部门支持下实现就业,9名儿童经训练后进入普通班级随班就读。开发不同残疾类型学生发展需求康复课程指南,编撰校本教材,在省市特殊教育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

  职业教育多元发展。设置并完善了以电子商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为主,包括会计事务、金融事务、汽车运用与维修等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成为国家1+X证书和职业技能培养试点校;与两所高校联合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项目5个;建设2个长春市职业院校重点实训基地;强化技能训练,师生在国家及省市级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

  社区教育内涵发展。完善社区教育服务能力,建成2所区级社区教育学院、11所街镇层面、77所社区层面的社区学校,形成了覆盖全区的社区教育三级办学体系。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各街镇基本实现“一街一品牌”“一区一特色”的社区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