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工作动态

朝阳区“三项机制”激活人才引擎

时间:2022-11-03 09:06 来源:朝阳区委组织部
【字体: 打印

  近年来,朝阳区着眼解决振兴人才引进渠道少、总量小、结构单一等问题,创新探索政策杠杆撬动、特色平台驱动、优化环境拉动“三项机制”,讲感情、出实招、给政策、优服务,持续完善“引育留”配套体系,为宜居宜业的长春首善之区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强化政策杠杆撬动

  构建强力有效的聚才机制

  区委书记带头研究部署人才政策,构建“丹凤朝阳”人才工作体系,以“1+4”人才政策为支撑,架起集聚各类人才振兴的有力杠杆。完善人才政策。出台《朝阳区“春城学子聚朝阳”行动实施方案》《朝阳区“院校专家朝阳行”行动实施方案》《朝阳区“百家院企宣传月”行动实施方案》,以人才政策的捆绑打包、叠加赋能,提高全域引才聚才的源动力和吸引力。推动全域储才。制定《朝阳区“服务人才”专项行动工作要点》《关于构建朝阳区党建引领“平战结合”基层治理体系完善专业人才工作措施的实施方案(试行)》,组织各街(镇)、各部门全面摸清人才底数,建立“朝阳区人才库”,叠加人才资源,实现人才共享。广进人才,2022年开发事业编岗位498个,编制外岗位278个,引进教育、卫生等专业人才共776人。全区新引进副高职称以上人才452名,柔性引进专家教授7名,吸引了2561名高校毕业生留朝工作。

  强化特色平台驱动

  构建充满活力的育才机制

  练好产业发展内功,以人才链的“强”、激活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帮助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科技创新联盟。组织域内8所高校、8所院所、百余户企业成立科创新联盟,成立之初签约1960万元的成果转化项目,已帮助院所科技成果对接转化需求企业31户,促成技术交易十余份,总额达2000多万。推动孵化模式升级。朝阳区现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4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15个,创新性提出“五架构”孵化模式,打造自主化、闭环化、一体化的“智汇朝阳”科技新型创新主体生态仓,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已促成技术交易总额6000余万元。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建立22家大学生实训基地,促成吉林建筑大学与吉林高分遥感应用研究院合作建立研究生工作站,把人才培育与企业需求结合起来,把育才关口从“毕业生入职培育”向“实习生见习培育”前移。

  强化优质环境拉动

  构建保障有力的留才机制

  打造“枝繁朝暖”人才发展环境,全方位提升服务人才水平,以“暖心留心”来“聚才留才”。完善人才资金保障,2022年,朝阳区设立科技专项补助资金16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300万元,为科技人才及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拓宽人才沟通渠道,设置人才精准对接服务,开展区领导联系服务专家行动,49名专家可以直线联系24位区领导,降低沟通成本、提升沟通效率,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与“朝阳区人才库”中专家合作,为企业发展注入智力引擎。帮助企业纾难解困,调研352户企业,收集、整合、解决企业融资问题、项目问题、技术问题共123个,开展融资对接服务,帮助6家企业签约授信金额达2.29亿元,为28户企业促成贷款950万元。落实留抵退税政策,累计完成退税2080户,完成退税金额20.21亿元,275户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金额达52014.16万元。开展点对点服务。培育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313户、123户,位居城区之首,朝阳已成为人才专家和企业家创新的高地、创业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