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总结推广长春市“十二五”期间全市教育科研成果,促进全市科研、科普工作的深入开展,长春市教育局陆续开展第七次教育科研工作会暨第三届教育科研成果展示系列活动。4月20日,朝阳区教育局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自由校区召开了朝阳区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大会,围绕区域主导课题、“十二五”全国规划课题《区域推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理论与策略研究》,集学习研讨、经验交流、科研培训等方式为一体,搭建了全市研究和交流的平台。
会议由朝阳区教育局副局长刘秉阁主持。朝阳区委常委、副区长谭景凤在会上致辞。她认为,在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今天,突出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已经成为提升城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加快改善民生、发展民生、优化民生的首要任务。在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的转型期,她希望全体教育人,要深刻认识教育科研的重大意义,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探索和揭示教育规律、推进教育创新发展的崇高使命。
朝阳区教育局区域主导课题《区域推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理论与策略研究》是“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的仅有的三大基础教育课题之一。多年来,朝阳区教育局以区域主导课题研究为载体,为推进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会上,朝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志刚做了题为《强化内涵 提升质量 发展均衡优质的区域教育》的讲话。吴局长对朝阳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对于区域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想法和做法进行了全面论述。多年来,朝阳区坚持以立德树人、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质量为主线,从区域全局和整体谋划层面推进,各项工作科学统筹、协作并行,探索出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可行性路径,书写着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大文章。吴局长还就朝阳教育发展进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思考进行了总结,提出了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加强区域内外教育合作等观点与愿望,表达了坚持发展高质量更加公平的区域教育,全面推进朝阳教育不断升级的决心。
接着,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于伟做了题为《优质学校意味着什么》的学术报告。于校长高屋建瓴,从我国教育高位发展的视角,结合国际教育趋势、古今教育经典以及师大附小办学理念和实践,对优质学校做出了精辟的论述。于校长认为,“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儿童是教育的命运所在”;他指出,小学阶段,儿童的学习不仅是形象的,很重要是操作的,儿童的学习得做、得体验、得行动。在谈到对教育规律的研究,他引用中庸里的三句话“天命谓之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明确指出根据人的特点促进人的发展,才是教育。于校长表示,东北师大附小能办好,本身就是促进教育均衡,附小一定要发挥作用,做好教师培训包括薄弱学校的帮扶活动,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奉献力量。
会上,朝阳区教育研究共同体成员、东北师大附小校长助理艾庆华和徒弟明德小学孙薇老师,联手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师徒二人将附小的率性教育与明德小学的书香教育有效融合,为与会人员呈现了别有新意、异彩纷呈的生命课堂。尤其是课上学生们灵动活泼、个性张扬的表现获得满场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课后,七名教育研究共同体成员进行了精彩的论坛。成员们立足不同的站位,从教育规划、课程开发、核心素养、课堂生态、中小教学衔接以及高位均衡协作体学校成员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等方面,表述了自己的教育主张,为与会人员带来了思考的课堂和思想的碰撞,针对如何做到行之有效的教育公平做出了实践性的引领。
最后,长春市教育局巡视员周国韬做了总结讲话。他对朝阳教育人立足区域教育,以科研课题为载体,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他指出:朝阳教育科研的目标定位准确、清晰,充分体现了“教育均衡”与“教育优质”之间教育思想的联系性,为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理清了思路;朝阳区已经探索创生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实践经验,教育教学呈现出思想深、高站位、有特色、高效优质的突出特点。随后,他明确指出了长春教育科研未来发展方向,要以师资队伍素质建设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提高教育科研活动的成效。他希望全体与会者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和精湛的业务水平为全市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研训部主任程振禄、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张延华、长春教育学院副院长赵铁瑛、长春市教研室小学部主任 黄锐、长春市教学科学研究所所长张洪波、长春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淑琴等领导,以及各县市区领导、中省市直学校以及区属学校的领导、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