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区,不断加强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领域法治宣传与建设,全面完成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一、2024年度法治建设工作完成情况
(一)持续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一是全面加强法治建设宣传教育。坚持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将宪法、网络安全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纳入学习计划,把学法用法与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全面结合,组织全局党员干部积极开展集中学习30余次,全力营造依法治理、崇德向善、文明守法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是全面提升法治建设工作能力。将法治建设融入日常培训活动中,在提升政策业务水平的同时,着力形成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研究制定《2024年朝阳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行动方案》,构建“1+5+36”重点任务工作体系。全面梳理国家、省、市、区级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宣传报道114条,总结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成立专题调研组,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营商环境专题调研活动。通过深入企业走访、到街道商圈暗访、召开监督员座谈会、开展电话回访及分析投诉情况,助企纾困解难,共走访各大商圈企业、个体工商户300余家,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满意度达97%。2024年,朝阳区被评定为全省营商环境建设优秀单位。
三是全面树牢法治观念意识。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传周”活动,发放宣传材料500余份,通过宣传月活动让营商环境进机关、进商圈、进企业、进社区、进人心,全力提升营商环境建设水平,营造高频率全方位的宣传氛围。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6·14信用记录关爱日”等诚信主题宣传活动,共印发宣传品800余份。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组织成员单位开展宣传、推广、创建等活动,着力营造守法、文明、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持续规范决策行为,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积极聘请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资深律师,作为我局的法律顾问,以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法治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中的法律咨询和法治服务作用。法律顾问不仅参与了合同执行、项目建设、政府信息公开等关键领域的法律审核工作,而且在复议诉讼等复杂法律事务中提供了专业的法律支持。通过定期的法律培训和咨询会议,法律顾问有效地提升了我局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能力,确保了各项决策和行动的合法合规性。
(三)持续规范行政行为,严格落实依法履职
一是全面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实行政务公开清单管理制度,编制了《政府信息公开年报》并在区政府门户网站等渠道动态更新。全年共接到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45件,对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的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答复率达到100%。全年共发生行政复议1件,已被维持结果。
二是切实做好网上群众工作。为规范全区各部门网民留言办理流程,制定了《朝阳区网民留言交办转办流程和答复规范》,为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更好地发挥网上群众工作在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全年共收到市政府转办中国政府网“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留言68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
三是扎实做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通过减环节、压时限、简材料等一系列务实举措,政务服务事项即办件占比达到57%,行政许可事项即办件占比达到49.8%,实现即办件占比双提升,超额完成市级指标任务,提前完成2025年度指标。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组织市区直审批部门召开多轮培训会、对接会、协调会和确认会,开设“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窗口,已实现19个“一件事”的落地实施,成功办理280件次。扎实推进清单梳理,形成《长春市朝阳区部门权责事项清单(2024版)》,现已对外公示。本次清单共涉及19个部门956项行政权力事项。梳理完善75项乡镇政务服务事项、74项街道政务服务事项。2024年,全区共咨询及受理服务事项92万余件,无差评件。
二、2025年法治建设工作计划
(一)持续增强学法用法意识和能力
进一步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确定年度普法宣传教育工作重点,真正形成上下联动、协调行动的整体合力,全面提高干部群众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持续践行“两个维护”,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相关会议精神,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担当,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切实扛稳政治责任,在履职尽责中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增强法治意识。
(二)持续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
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方式和程序。坚持把依法行政、普法宣传纳入绩效评估内容,严格按要求及时清理与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确保文件内容合法有效。
(三)形式多样,创新开展普法宣传
一是把握好“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充分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等主题活动。二是有效运用主流媒体平台,创新宣传思维,扩大宣传角度。通过开设法律知识专题、专栏等形式,及时了解与回应群众的关切以及诉求,让营商环境建设、信用体系建设、政务公开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覆盖更广泛的人群。